对于白千帆来说,姜榆罔的出现完全是一个意外,算是对他来说最大的意想不到,也是最为意外的惊喜。
    原本的莽古山防线算是孟养城防御战线中最为薄弱的一环,这里的位置对于孟养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附近十里错综复杂,所以白千帆一开始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来进行防御的安排。
    在莽古山一带,至少有四方势力居于其中,这种情况在根本上也是麓川一带的历史过往所造成度的,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整个麓川地区的缩影。
    最初的莽古山,自然是处于麓川势力,也就是孟卯国的统治之下,算是孟卯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但是随着孟卯国在最初的扩张受阻,与明军的战争战败之后,麓川最早被并入大明的势力范围,孟卯国的存在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
    这个名字代表着的是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大明在麓川势力扩张的愿望与目的,甚至可以说是计划,麓川的势力开始至此迎来最大的衰落,也是阿瓦势力的再次崛起。
    尽管阿瓦王朝因为本身的孱弱,并没有掌握在这一带绝对的控制权,但是许多地区却不再是被麓川所控制的了,即虽然自身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大范围扩张,却借助其他势力因为接壤大明疆域而遭到直接削弱的机会,极大地进一步摧毁了其他势力的控制范围。
    对于许多地区,阿瓦王朝虽然也没有失陷充分地控制,但是这些地区同样也不再属于麓川势力,即孟卯国了,孟卯国对于他们不再有着过去的控制能力,阿瓦王朝对于这些地区则又派出来了自己的人担任地区的管理者。
    这些管理者大多数有着城主和总督的身份,其中与阿瓦王室权力层和利益集团关系紧密者,所控制的地区可以说是阿瓦王朝扩张的核心地区,而一些关系不那么紧密的人,所掌握的土地就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但是这里的独立性,又带着一些不可靠,那就是这些顶着阿瓦王朝的城主们,虽然可能对于阿瓦王朝没有足够的忠心,但是如果想要在这种地方立足,在周围大明,麓川,木邦和阿瓦各大势力的环绕下想要生存下去,还是要选择依赖一方的威势,在强大的势力庇护之下生存。
    而这种选择的最终结果,其实还是跟随阿瓦王朝是最佳的结果,因为阿瓦王朝毕竟是一个新的法理控制者,而且因为自身的实力和历史发展沿袭的原因,是一个不稳定,掌控力不够强的控制者。
    在阿瓦王朝的名头下,他们可以分享阿瓦王朝的利益和权力,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城主掌握独立的权力,可以获得的东西是要比跟随其他的大型势力要好的。
    这里面像是木邦之类的次一级大型实力首先就是被排除的,与其说木邦这样的势力是大势力,不如说是在大势力之间的权力真空区中生存的小型势力的最终发展状态,这种水平的势力是没有能力庇护小势力的。
    除此之外,大明其实也是难以被列入优选的,首先其实他们理论上,或者说名义上就已经是大明的臣子了,这里毕竟不是欧洲的封建时期,总的来说还是不奉行那套“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奇怪规矩的,他们这些大明周围势力理论上都是大明的臣子,要奉大明的皇帝为最高的皇帝。
    本来就已经是名义上的大明的臣子了,大明其实也已经给予了这些地区基本的庇护了,具体的形式就是接受这些地区的供奉,然后保障他们的基本存在,实际一点,其实就是独立权。
    作为大明的臣子,大明保证他们不会被其他的势力所吞并或者侵袭,一旦发生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大明就会出兵进攻敢于这么做的势力,进行惩罚和警示,当然同样地,他们也不能吞并和侵袭其他大明的臣子。
    也就是说,大明的庇护,同时也是一种约束,毕竟掌握着庞大疆域和军事势力的大明在麓川阿瓦一带就是超出这些势力可以想象的规格的存在,全部的麓川阿瓦地区,放到大明的疆域之中,也不过是一个大型地区的程度罢了。
    因此,大明可以为这些势力带来的,除了保护之外,还有未知的控制能力,而这种控制能力最高能够有多少,是这些势力世世代代的统治者所不清楚的,毕竟帝制就是这么一种威力莫测的东西,所以这些势力也不会主动寻求大明的进一步保护,因为为了大明的进一步保护,他们所要交出来的权力是未知的。
    不过人还是难以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上做出判断的,许多靠近大明疆域的小型实力,不愿意彻底进入大明的统治范围之下,结果到头来被其他的大型势力灭掉,再被大明重回夺回土地时,自己的命已经不再了,还不如早一点归顺大明,至少下场可以好一点。
    然后,他们还有一个选择,即选择跟随麓川势力,但是这其实最多的势力所不会做出来的选择,依附麓川,其实就等同于自身的灭亡,因为麓川,也就是孟卯国,是这一带地区在东吁王朝崛起之前唯一的一个君主制存在,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麓川孟卯国势力手中,跟随了孟卯国,他们就真的变成了一个孟卯国君的臣子,只是暂时地甚至连暂时地管理孟卯国的土地的资格都没有。
    孟卯国对此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麓川势力甚至连遮掩一下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是简单粗暴地对于这些地区采取最暴力的侵略控制,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是彻彻底底的洗牌,就算是已经陷入了和大明之间的战争,接连损失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没有试图获得其他这些小型势力的贵族统治者的支持。
    这就是一个地区的最高法理统治者的尊严与高傲,还有他生于俱来的地位,麓川势力,孟卯国,就是这一带绝对的主人,他们不需要,也不允许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存在不听话的独立领主,而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祖辈通过强大的能力和战争的胜果所换来的,同时,还有不可否认的,后来的历代麓川之主,孟卯国君们,也都是杰出的战争天才,利用麓川一地并不算十分广阔的资源,一边抵抗来着中原的大型势力元和大明的进攻,一边还能保持对周边势力的军事压制,历代人的努力,保证着麓川法理的延续,这种延续,一直持续到了思机发。
    思机发的确是终结了明英宗正统年间十年麓川之间,保证了麓川的独立,又对大明的军事防务造成了极大负担,一定程度上拖垮了正统年间的大明边防,算是导致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因素之一。
    但是他同时又是麓川法理的终结者,本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取得了在和大明战争中辉煌战绩的他,为何会毁掉了麓川的全部威势呢?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麓川之战严格意义上真正的胜利者还是大明,因为麓川丢掉了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麓川祖地,孟卯。
    连孟卯都没了,孟卯国还从何谈起,思机发虽然最终实现了凭借麓川小小一地与强大的大明议和的壮举,但是他还是输了。
    第二个原因,是他赢得麓川之战,所凭借的不完全的是自己的势力,首先在最初的丢掉孟卯和孟养之时,思机发在思家势力中的合法性就已经丢失了,麓川思家势力已经推出来了新的组人来代替他,他就已经变成了孤家寡人了。
    他能够重新夺回孟养,最重要的力量是来自孟养土司底哈勃低的支持,而底哈勃低说到底是阿瓦王朝的孟养昭法,是用中原的说法,底哈勃低算是阿瓦王朝的节度使,就算他并不是阿瓦王朝的忠实臣子,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但是也绝不是思机发的属下,夺下孟养城,他也是有自己的图谋的,而他的力量,也不是思机发的,也就是思机发实际上掌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个孟卯国君,已经不再如过去的孟卯国君一般强大了。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思机发在他发起的对阿瓦王朝的战争中败得彻彻底底,本人被阿瓦王朝俘虏,最终本人被押送到大明京师处死,可以说是为十年麓川之战画上了一个迟来的句点,为死于麓川之战中的无数军民做了可能是意义最重要的一次的祭奠。
    而这最后一个原因,其实正是和第二个原因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思机发借助阿瓦王朝的孟养土司底哈勃低的力量从大明手中夺回孟养城,保证麓川的独立,或者说思家对麓川的继续统治的代价,要以孟卯国君,麓川之主的身份和孟养昭法底哈勃低一起发动对阿瓦王朝的进攻。
    他们可能的战争目标或许是颇为远大的,思机发将会从阿瓦王朝手中重新夺回麓川的势力范围,重振麓川在中南半岛西部的权威,而孟养土司底哈勃低将会从阿瓦王朝的控制中彻底脱离,成为真正的孟养一带的主人。
    表面上两者各取所需,实际上对于刚刚结束麓川之战,整个地区已经到了战争动员能力的极限的麓川来说,就是一趟寻死之路,思机发也许明白这么做的后果,也许被麓川之战的麓川战士的强大和坚韧所取得的战果而冲昏了头脑,又或许是因为作为借助底哈勃低力量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最终在麓川之战结束后一年,在底哈勃低去世之后,思机发和底哈勃低的两个儿子,明乌底,明乌叟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这条路的结果,可以说是大明的臣子缅甸宣慰司帮助大明彻底摧毁了麓川这个搅动一方,制造战端的混乱之源,但是其实随着大明在麓川之战后对于这里的远离,也已经无力阻止缅甸宣慰司的灭亡,以及后来所发生的一切了。

章节目录

大明枭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捷尔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捷尔任并收藏大明枭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