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龙骑 作者:皇叔刘司马
对军师府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对军事的改革也部可能一次解决,刘澜在革新,刘澜在学习中革新,当然更多的还是拿来主意,首先军师府从一开始他自己心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态度,那就是仿效后世的总参,可是当他一步步改革下去后却发现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完成,他心目中的军事组织好像与后世又有着一定的不同。
就好像刘澜最初设立内阁看起来也是在学后世,可学来学去还不是变成了与明朝的首辅相似了吗,虽然就现在的结果来看,为刘澜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却与刘澜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内阁组成完全变成了分权。
刘澜如果是只是为了分权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刘澜早就把相互制衡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他真正希望见到的是分权不假,但最希望的还是分工,这才是刘澜心目中最期待的结果,相反军师府的成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的分工明确,可以从刘澜对大将军府、军师府以及太尉府的分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将军府负责军种的建设,而未来战区则主要负责战斗,所以刘澜的构架是完全为了分工明确,而不是为了分权。
而刘澜之所以会觉得他这个设想又出现了偏差,乃是他忽然发现他的设想与后世不太一样,反而与宋朝有些相似,比如太尉府就与宋朝的的枢密院有着相似之处,为何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太尉府是在内阁的管理之下,而它的职能也与后世的国防部相似。
而各大都督府则与宋朝的经略府相似也就是等于后世的各大战区,至于大将军府也就是三衙指挥使,主要负责的是军种建设,当然在刘澜的设想之中,大将军府的职能要更大一些,可以说将太尉府的管理职能全部拿了过去。
这样一来气死太尉府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了,当然这只是刘澜最初的设想,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说白了还是要看双方之间的博弈,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未来的太尉府和国防部一模一样,是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太尉府的职责就刘澜现在的构想来说,一定是非常少的,而大将军府的工作又太多太杂。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正常的,可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汉朝的大将军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外戚掌握着,所以大将军府将军事的实权几乎都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有一些原本是太尉的职能,也因为在权利的斗争中败了下来,所以大将军府的职责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刘澜如果真有一天能够进行真正的改革,那么一定要扭转这样的一个结果,太尉府、军师府以及大将军府将会真正变成国防部、战区与军种部的一个组织结构,而至于是否与宋朝的组织相似,刘澜当然不希望相同,但真要说起来的话,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的军事实力确实是最弱的部假,可他的军事组织与体系,却远没有那么差。
换言之宋朝枢密院、经略府以及三衙指挥使的设定是相当先进的体系,甚至可以直接与现代国防体系挂钩,当然这些评价如果是后世的刘澜,他肯定说不出这些评价来,但有了在汉代这么多年的战斗经验再加上后世的眼界,所以他对宋朝的军事结构就有了发言权。
而在他的研究中,气死主要还是有几个阶段,首先宋朝与后世无法相比的最重要一点是宋朝的官僚体系,文人当政,简而言之后世的军事组织里都是职业的军人,而宋朝的军事组织里大多都是没有任何军事能力之人掌握,再加上完全不懂军事的皇帝乱指挥,所以宋朝的军事结构就算再先进,最后还是毁在了人的手里。
而刘澜为什么要给军师府设定招人必须从军校招人的命令,就是害怕出现与宋朝一样的情况,外行指挥内行,在很多地方就算出乱子也部会出大乱子,但是军事职能部门,如果让外行掌握着,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正是有了这些综合考虑,刘澜才会严格的要求军事部门,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这只是总结的经验第一,第二点宋朝与后世最大的不同,也是让刘澜一直考虑要不要进行改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时代包括宋朝如此先进的军事组织之所以会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军师府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对军事的改革也部可能一次解决,刘澜在革新,刘澜在学习中革新,当然更多的还是拿来主意,首先军师府从一开始他自己心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态度,那就是仿效后世的总参,可是当他一步步改革下去后却发现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完成,他心目中的军事组织好像与后世又有着一定的不同。
就好像刘澜最初设立内阁看起来也是在学后世,可学来学去还不是变成了与明朝的首辅相似了吗,虽然就现在的结果来看,为刘澜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却与刘澜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内阁组成完全变成了分权。
刘澜如果是只是为了分权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刘澜早就把相互制衡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他真正希望见到的是分权不假,但最希望的还是分工,这才是刘澜心目中最期待的结果,相反军师府的成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的分工明确,可以从刘澜对大将军府、军师府以及太尉府的分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将军府负责军种的建设,而未来战区则主要负责战斗,所以刘澜的构架是完全为了分工明确,而不是为了分权。
而刘澜之所以会觉得他这个设想又出现了偏差,乃是他忽然发现他的设想与后世不太一样,反而与宋朝有些相似,比如太尉府就与宋朝的的枢密院有着相似之处,为何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太尉府是在内阁的管理之下,而它的职能也与后世的国防部相似。
而各大都督府则与宋朝的经略府相似也就是等于后世的各大战区,至于大将军府也就是三衙指挥使,主要负责的是军种建设,当然在刘澜的设想之中,大将军府的职能要更大一些,可以说将太尉府的管理职能全部拿了过去。
这样一来气死太尉府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了,当然这只是刘澜最初的设想,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说白了还是要看双方之间的博弈,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未来的太尉府和国防部一模一样,是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太尉府的职责就刘澜现在的构想来说,一定是非常少的,而大将军府的工作又太多太杂。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正常的,可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汉朝的大将军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外戚掌握着,所以大将军府将军事的实权几乎都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有一些原本是太尉的职能,也因为在权利的斗争中败了下来,所以大将军府的职责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刘澜如果真有一天能够进行真正的改革,那么一定要扭转这样的一个结果,太尉府、军师府以及大将军府将会真正变成国防部、战区与军种部的一个组织结构,而至于是否与宋朝的组织相似,刘澜当然不希望相同,但真要说起来的话,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的军事实力确实是最弱的部假,可他的军事组织与体系,却远没有那么差。
换言之宋朝枢密院、经略府以及三衙指挥使的设定是相当先进的体系,甚至可以直接与现代国防体系挂钩,当然这些评价如果是后世的刘澜,他肯定说不出这些评价来,但有了在汉代这么多年的战斗经验再加上后世的眼界,所以他对宋朝的军事结构就有了发言权。
而在他的研究中,气死主要还是有几个阶段,首先宋朝与后世无法相比的最重要一点是宋朝的官僚体系,文人当政,简而言之后世的军事组织里都是职业的军人,而宋朝的军事组织里大多都是没有任何军事能力之人掌握,再加上完全不懂军事的皇帝乱指挥,所以宋朝的军事结构就算再先进,最后还是毁在了人的手里。
而刘澜为什么要给军师府设定招人必须从军校招人的命令,就是害怕出现与宋朝一样的情况,外行指挥内行,在很多地方就算出乱子也部会出大乱子,但是军事职能部门,如果让外行掌握着,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正是有了这些综合考虑,刘澜才会严格的要求军事部门,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这只是总结的经验第一,第二点宋朝与后世最大的不同,也是让刘澜一直考虑要不要进行改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时代包括宋朝如此先进的军事组织之所以会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军师府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对军事的改革也部可能一次解决,刘澜在革新,刘澜在学习中革新,当然更多的还是拿来主意,首先军师府从一开始他自己心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态度,那就是仿效后世的总参,可是当他一步步改革下去后却发现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完成,他心目中的军事组织好像与后世又有着一定的不同。
就好像刘澜最初设立内阁看起来也是在学后世,可学来学去还不是变成了与明朝的首辅相似了吗,虽然就现在的结果来看,为刘澜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却与刘澜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内阁组成完全变成了分权。
刘澜如果是只是为了分权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刘澜早就把相互制衡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他真正希望见到的是分权不假,但最希望的还是分工,这才是刘澜心目中最期待的结果,相反军师府的成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的分工明确,可以从刘澜对大将军府、军师府以及太尉府的分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将军府负责军种的建设,而未来战区则主要负责战斗,所以刘澜的构架是完全为了分工明确,而不是为了分权。
而刘澜之所以会觉得他这个设想又出现了偏差,乃是他忽然发现他的设想与后世不太一样,反而与宋朝有些相似,比如太尉府就与宋朝的的枢密院有着相似之处,为何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太尉府是在内阁的管理之下,而它的职能也与后世的国防部相似。
而各大都督府则与宋朝的经略府相似也就是等于后世的各大战区,至于大将军府也就是三衙指挥使,主要负责的是军种建设,当然在刘澜的设想之中,大将军府的职能要更大一些,可以说将太尉府的管理职能全部拿了过去。
这样一来气死太尉府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了,当然这只是刘澜最初的设想,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说白了还是要看双方之间的博弈,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未来的太尉府和国防部一模一样,是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太尉府的职责就刘澜现在的构想来说,一定是非常少的,而大将军府的工作又太多太杂。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正常的,可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汉朝的大将军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外戚掌握着,所以大将军府将军事的实权几乎都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有一些原本是太尉的职能,也因为在权利的斗争中败了下来,所以大将军府的职责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对军师府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对军事的改革也部可能一次解决,刘澜在革新,刘澜在学习中革新,当然更多的还是拿来主意,首先军师府从一开始他自己心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态度,那就是仿效后世的总参,可是当他一步步改革下去后却发现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完成,他心目中的军事组织好像与后世又有着一定的不同。
就好像刘澜最初设立内阁看起来也是在学后世,可学来学去还不是变成了与明朝的首辅相似了吗,虽然就现在的结果来看,为刘澜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却与刘澜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内阁组成完全变成了分权。
刘澜如果是只是为了分权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刘澜早就把相互制衡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他真正希望见到的是分权不假,但最希望的还是分工,这才是刘澜心目中最期待的结果,相反军师府的成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的分工明确,可以从刘澜对大将军府、军师府以及太尉府的分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将军府负责军种的建设,而未来战区则主要负责战斗,所以刘澜的构架是完全为了分工明确,而不是为了分权。
而刘澜之所以会觉得他这个设想又出现了偏差,乃是他忽然发现他的设想与后世不太一样,反而与宋朝有些相似,比如太尉府就与宋朝的的枢密院有着相似之处,为何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太尉府是在内阁的管理之下,而它的职能也与后世的国防部相似。
而各大都督府则与宋朝的经略府相似也就是等于后世的各大战区,至于大将军府也就是三衙指挥使,主要负责的是军种建设,当然在刘澜的设想之中,大将军府的职能要更大一些,可以说将太尉府的管理职能全部拿了过去。
这样一来气死太尉府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了,当然这只是刘澜最初的设想,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说白了还是要看双方之间的博弈,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未来的太尉府和国防部一模一样,是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太尉府的职责就刘澜现在的构想来说,一定是非常少的,而大将军府的工作又太多太杂。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正常的,可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汉朝的大将军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外戚掌握着,所以大将军府将军事的实权几乎都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有一些原本是太尉的职能,也因为在权利的斗争中败了下来,所以大将军府的职责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刘澜如果真有一天能够进行真正的改革,那么一定要扭转这样的一个结果,太尉府、军师府以及大将军府将会真正变成国防部、战区与军种部的一个组织结构,而至于是否与宋朝的组织相似,刘澜当然不希望相同,但真要说起来的话,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的军事实力确实是最弱的部假,可他的军事组织与体系,却远没有那么差。
换言之宋朝枢密院、经略府以及三衙指挥使的设定是相当先进的体系,甚至可以直接与现代国防体系挂钩,当然这些评价如果是后世的刘澜,他肯定说不出这些评价来,但有了在汉代这么多年的战斗经验再加上后世的眼界,所以他对宋朝的军事结构就有了发言权。
而在他的研究中,气死主要还是有几个阶段,首先宋朝与后世无法相比的最重要一点是宋朝的官僚体系,文人当政,简而言之后世的军事组织里都是职业的军人,而宋朝的军事组织里大多都是没有任何军事能力之人掌握,再加上完全不懂军事的皇帝乱指挥,所以宋朝的军事结构就算再先进,最后还是毁在了人的手里。
而刘澜为什么要给军师府设定招人必须从军校招人的命令,就是害怕出现与宋朝一样的情况,外行指挥内行,在很多地方就算出乱子也部会出大乱子,但是军事职能部门,如果让外行掌握着,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正是有了这些综合考虑,刘澜才会严格的要求军事部门,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这只是总结的经验第一,第二点宋朝与后世最大的不同,也是让刘澜一直考虑要不要进行改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时代包括宋朝如此先进的军事组织之所以会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军师府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对军事的改革也部可能一次解决,刘澜在革新,刘澜在学习中革新,当然更多的还是拿来主意,首先军师府从一开始他自己心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态度,那就是仿效后世的总参,可是当他一步步改革下去后却发现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完成,他心目中的军事组织好像与后世又有着一定的不同。
就好像刘澜最初设立内阁看起来也是在学后世,可学来学去还不是变成了与明朝的首辅相似了吗,虽然就现在的结果来看,为刘澜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却与刘澜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内阁组成完全变成了分权。
刘澜如果是只是为了分权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刘澜早就把相互制衡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他真正希望见到的是分权不假,但最希望的还是分工,这才是刘澜心目中最期待的结果,相反军师府的成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的分工明确,可以从刘澜对大将军府、军师府以及太尉府的分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将军府负责军种的建设,而未来战区则主要负责战斗,所以刘澜的构架是完全为了分工明确,而不是为了分权。
而刘澜之所以会觉得他这个设想又出现了偏差,乃是他忽然发现他的设想与后世不太一样,反而与宋朝有些相似,比如太尉府就与宋朝的的枢密院有着相似之处,为何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太尉府是在内阁的管理之下,而它的职能也与后世的国防部相似。
而各大都督府则与宋朝的经略府相似也就是等于后世的各大战区,至于大将军府也就是三衙指挥使,主要负责的是军种建设,当然在刘澜的设想之中,大将军府的职能要更大一些,可以说将太尉府的管理职能全部拿了过去。
这样一来气死太尉府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了,当然这只是刘澜最初的设想,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说白了还是要看双方之间的博弈,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未来的太尉府和国防部一模一样,是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太尉府的职责就刘澜现在的构想来说,一定是非常少的,而大将军府的工作又太多太杂。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正常的,可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汉朝的大将军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外戚掌握着,所以大将军府将军事的实权几乎都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有一些原本是太尉的职能,也因为在权利的斗争中败了下来,所以大将军府的职责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刘澜如果真有一天能够进行真正的改革,那么一定要扭转这样的一个结果,太尉府、军师府以及大将军府将会真正变成国防部、战区与军种部的一个组织结构,而至于是否与宋朝的组织相似,刘澜当然不希望相同,但真要说起来的话,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的军事实力确实是最弱的部假,可他的军事组织与体系,却远没有那么差。
换言之宋朝枢密院、经略府以及三衙指挥使的设定是相当先进的体系,甚至可以直接与现代国防体系挂钩,当然这些评价如果是后世的刘澜,他肯定说不出这些评价来,但有了在汉代这么多年的战斗经验再加上后世的眼界,所以他对宋朝的军事结构就有了发言权。
而在他的研究中,气死主要还是有几个阶段,首先宋朝与后世无法相比的最重要一点是宋朝的官僚体系,文人当政,简而言之后世的军事组织里都是职业的军人,而宋朝的军事组织里大多都是没有任何军事能力之人掌握,再加上完全不懂军事的皇帝乱指挥,所以宋朝的军事结构就算再先进,最后还是毁在了人的手里。
而刘澜为什么要给军师府设定招人必须从军校招人的命令,就是害怕出现与宋朝一样的情况,外行指挥内行,在很多地方就算出乱子也部会出大乱子,但是军事职能部门,如果让外行掌握着,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正是有了这些综合考虑,刘澜才会严格的要求军事部门,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这只是总结的经验第一,第二点宋朝与后世最大的不同,也是让刘澜一直考虑要不要进行改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时代包括宋朝如此先进的军事组织之所以会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军师府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对军事的改革也部可能一次解决,刘澜在革新,刘澜在学习中革新,当然更多的还是拿来主意,首先军师府从一开始他自己心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态度,那就是仿效后世的总参,可是当他一步步改革下去后却发现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完成,他心目中的军事组织好像与后世又有着一定的不同。
就好像刘澜最初设立内阁看起来也是在学后世,可学来学去还不是变成了与明朝的首辅相似了吗,虽然就现在的结果来看,为刘澜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却与刘澜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内阁组成完全变成了分权。
刘澜如果是只是为了分权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刘澜早就把相互制衡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他真正希望见到的是分权不假,但最希望的还是分工,这才是刘澜心目中最期待的结果,相反军师府的成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的分工明确,可以从刘澜对大将军府、军师府以及太尉府的分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将军府负责军种的建设,而未来战区则主要负责战斗,所以刘澜的构架是完全为了分工明确,而不是为了分权。
而刘澜之所以会觉得他这个设想又出现了偏差,乃是他忽然发现他的设想与后世不太一样,反而与宋朝有些相似,比如太尉府就与宋朝的的枢密院有着相似之处,为何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太尉府是在内阁的管理之下,而它的职能也与后世的国防部相似。
而各大都督府则与宋朝的经略府相似也就是等于后世的各大战区,至于大将军府也就是三衙指挥使,主要负责的是军种建设,当然在刘澜的设想之中,大将军府的职能要更大一些,可以说将太尉府的管理职能全部拿了过去。
这样一来气死太尉府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了,当然这只是刘澜最初的设想,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说白了还是要看双方之间的博弈,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未来的太尉府和国防部一模一样,是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太尉府的职责就刘澜现在的构想来说,一定是非常少的,而大将军府的工作又太多太杂。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正常的,可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汉朝的大将军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外戚掌握着,所以大将军府将军事的实权几乎都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有一些原本是太尉的职能,也因为在权利的斗争中败了下来,所以大将军府的职责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