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海市钟慧胜有着别样的情谊,因为这里是她和父母一起同住过的城市,而且没有什么糟糕的记忆。
    如今想来,这个城市带给她的全是温暖。
    而且钟慧胜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她还怕自己和儿媳处不来。
    从几次通信中钟慧胜明白了,自己儿媳也是个很有想法很强势的人,两人偶尔见见面,远距离交流交流还算处得不错。
    但远香近臭,两人呆在一间屋子下是得出大问题的。
    再者钟慧胜带家里的三姐妹都带出感情来了,特别是小妹,那是从出生时就被她亲自照料,加上有血缘关系,两人的感情并不逊色于真正的祖孙。
    于是前些年还想着要回家带娃的钟慧胜如今只想跟着闻嘉嘉她们一起生活。
    家里六口人,五女一男,魏岱还常常不在家,钟慧胜觉得太快乐了。
    江若望一听就叫好,不好意思地笑笑:“钟姨手艺是真很不错,都能开馆子了。”
    “是吧,她家从前有人做厨师……去年12的会议不是提出了改革开放吗,我看火车站那边都有人在偷偷卖茶叶蛋了,没人抓。表姨就说,等我家小妹明年上幼儿园后她也做些东西来卖。别看是小生意,可实在赚钱!”
    闻嘉嘉了解过,一个月能挣四五十的。
    这还是普通月份,要是新年那两月,销售额能飙升到七十以上。
    要晓得,现在大多人的工资都才四五十呢!二三十的都还有。
    而且要说味道,比普通人做的肯定会好吃些,可不会特别突出,可见这种小生意有多好做。
    闻嘉嘉就又说:“讲真的,你以后可以留意一下这方面。我觉得这是大趋势,趁着别人没起步,说不准能先占据市场。”
    江若望被她逗笑了:“啥市场?占据卖茶叶蛋的市场吗?我怕我去卖,黄教授能杀了我。”
    那确实,江若望是黄教授的得意门生,不止说过一回让她靠自己研究生的那种。
    闻嘉嘉:“别觉得卖茶叶蛋的生意小,从茶叶蛋能衍生到早餐店,慢慢的打出品牌来,开成连锁早餐店,到时候就是大生意了。”
    “说的是,但那是万中取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且利润不算高,不划算。”江若望摇了摇头。
    闻嘉嘉抽抽嘴角,这时候的人多单纯呐。
    就算是江若望,对早餐店的规划都是真正现磨的豆浆,真正的手工包子,馅儿也得是当天做的馅儿,半点不会想到“预制”上去。
    这种情况下早餐店靠的就是薄利多销,她自然觉得不划算。
    说实在的,要不是江若望已经决定要考研究生,规划着留校了,闻嘉嘉还打算拉她一起入伙开厂呢。
    江若望性格好成绩好,还当过会计,进入到工作中时能拼命,比闻嘉嘉还能拼劲儿,是优秀的合伙人。
    闻嘉嘉开个化机厂的想法就没消失过,她觉得自己金手指太利好这方面了,如果不开的话好像有点儿浪费。
    甚至选址都已经想好,定在省会。
    去年闻嘉嘉去看望魏岱时,发现省会在这方面有点儿空白,没啥竞争力。
    而且交通好,旁边的几个市的市场颇大,厂子还是很有希望做大做强的。
    闻嘉嘉都规划好了,先别一步登天,就从制氧机厂做起吧。
    她能搞到一批相关设备,刚好还能无缝衔接80年代蓬勃发展的石油行业。
    液化石油气贮罐,冷藏车冷藏箱等等,都能做啊。
    闻嘉嘉越想越激动,恨不得跑回家继续做规划。
    太久没工作了,竟然还挺想工作的,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第103章 大学毕业
    闻嘉嘉在1981年时从大学毕业。
    这年她28岁,而闻春和闻萱也已经13岁,早在前年时她们就已经小学毕业,升入初中。
    她们算是比较幸运一届,因为她们小学毕业的那年,海市就开始实行小学六年制。
    只是逃过了小学没逃过中学,原本的五二二变成六三三,闻嘉嘉本以为自己能跟她们同步毕业的,谁晓得还得再读一年。
    两姐妹如今在附中读书,依然离不开闻嘉嘉的大学圈。
    自从她们升入初中后表姨便轻松许多,她们每天能够自己上下学了,再加上小妹也进入幼儿园,表姨闲得只能挣钱。
    钟慧胜没有靠吃食赚钱,闻嘉嘉曾经提过的做卤味被她否决了,因为没有专门的厨房,怕客人吃出问题来。
    再者钟慧胜也不想一直呆在厨房,便选择了其他方法赚钱。
    做啥呢?做衣服。
    闻嘉嘉这才晓得,表姨竟然会做旗袍,而且做得很是不错。
    海市好些上岁数的人就喜欢旗袍,所以她的手工旗袍还挺有市场的。刚起步时业绩不算高,但也有四五十。等口碑打好,名气传开后就不得了了,几乎每月都能拿个近百元,有几回甚至能达到120以上。
    要说忙,表姨也没多忙。
    每天基本就在这上面花4小时的时间,可见衣服的工费有多高。
    攒了两年的钱,表姨成功拿下那套石库门住宅,都没动用老底。
    不过她装修有得愁了,闻嘉嘉去看过,因为是几家人合住的原因房子破损得很厉害。好在不急着住,表姨就也没着急装修。
    目前两人在考虑要不要回临和。
    表姨道:“春儿和萱萱都要初三了,关键时候转校不太好。她们上学得早,本来就比同龄人小一岁两岁的学习更加吃力,现在要转学,太影响孩子了。”
    自从高考恢复后,钟慧胜就对两孩子的学习看重许多。从前是闻嘉嘉会盯着她们学习,后来钟慧胜也同样如此。
    也是因为有她盯着,两孩子才能把成绩维持在班级前三里。
    闻嘉嘉叹道:“您说的也对,小妹还小没啥影响,闻春和闻萱在关键期。我去和魏岱商量商量,他都周周来信问了。”
    这人就等着她们一家子回临和呢。
    可还没等闻嘉嘉问,魏岱就传来消息,说是让她们暂且先别回去。
    为啥?因为他再次高升,然后被调到省会军区。
    因为刚调过去事情多,就让闻嘉嘉几人先留在海市一阵子,等他把那边理清了再过去。
    闻嘉嘉挺高兴,本来都做好往后在临和省会之间两边跑的准备了,没想到魏岱也去到省会。
    这样一来,自己省不少事儿。
    就是临和的院子没法修了,当然闻嘉嘉现在也没钱修,修座园林得不少钱。
    81年的海市还没有进入高速发展中,不过街上却悄悄的出现了不少的个体商铺。
    她家附近就开了一家服装店,里面甚至有牛仔裤。
    闻嘉嘉没忍住,跑去买了一条穿。
    嗯,时隔多年再次穿上牛仔裤,感觉很一般,憋闷还硬。
    吃食店也有,特别是早餐店,闻嘉嘉算是过足了口瘾。
    毕业后的一个月,闻嘉嘉没嫌热,把海市逛了个遍。
    大家都去单位了,只有她在到处转。
    这时候是包分配的年代,都说“包分配,吃皇粮,一个萝卜一个坑”,分配个好单位是所有学生的心愿。
    因为包分配也是有弊端的,并非所有人都能分配到好单位。
    分配到好单位自然普天同庆,但分配到不对口且地点偏远的单位……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这时候就是看你日常学习情况,以及跟班主任还有班级的班干部关系的时候了。
    像江若望这种成绩优秀,已经在导师那里挂了名儿的甚至都不需要参加这一步骤,直接被老黄拉到研究所去,关系挂在研究所中读他的研究生。
    而她呢?成绩还不错,但不拔尖儿,越到后面越吃力,显然不是理论形人才,老黄瞧不上她。读书期间也没有发表什么文章,更没有参加什么活动——毕竟为了让成绩保持在班级就已经花费了闻嘉嘉大量的时间了,更别提她期间还得赚钱,更得教育家里的孩子。
    所以闻嘉嘉不属于积极分子,不出意外她的单位海市的厂里去。
    小厂肯定不至于,大概率是像临和医玻那种挂在工业局下面的大厂。
    比方说仪表局的下属单位,这算是第一等的厂,还挺吃香的,可闻嘉嘉不想去。
    去仪表局的厂子,还不如回临和呢。
    毕竟临和的沈厂长在去年给她开出主任的位置,那里的环境她还熟。说实话,闻嘉嘉着实心动了一瞬。
    但她野心勃勃想当厂长,去了临和只能“篡位”,大大提高了难度,只能婉拒。
    于是闻嘉嘉拒绝了沈厂长,拒绝了学校给安排的工作,正式成为一名无业游民,也算是复大恢复招生后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班级里最倒霉的学生,也都分配到了城郊的学校去,像她这种毕业即失业的还真是整个学院的第一例。
    当时辅导员看她都跟看傻子似的,就算闻嘉嘉说想去南方闯闯,辅导员也理解不了。
    闻嘉嘉说要去南方,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进入九月份,闻春和闻萱开学后闻嘉嘉就琢磨着到南方去逛一趟。
    闻嘉嘉跟来看她的魏岱说:“我寻思着咱们也开一家服装店吧,钱留着又没法生钱。”
    魏岱也是熟读政策的人了,每天都得看报纸和听广播的,自然不会觉得开店太掉价。
    于是点头:“我去过南边,他们那里的衣服确实要比咱们这里的更好看。你找好店面没,没有的话这两天咱们一起去找。”
    店面这种事哪里还需要魏岱来,这可是房产啊,闻嘉嘉早在两年前就买了。
    不仅如此,还在浦东买下两座院子,囤着等拆迁。这一拆家里仨姐妹的房子直接解决。
    所以说房子还是早买早好,等魏岱想起来黄花菜都凉了。
    闻嘉嘉买的那间店铺处于闹市区,不大,只有40多平方。她也没怎么装修,因为这时候正是广大老百姓对物质条件的渴求度开始上涨的时候。
    有钱人是有,但那是表姨的市场人群,闻嘉嘉从南方进回来的货人家还真不一定看得上呢。
    她对这家店的定位人群就是老百姓,所以得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当然了,衣服嘛,成本低利润丰厚,再怎么薄利多销也能挣好些钱。
    头回去南方,闻嘉嘉和魏岱一起去。
    魏岱说:“老白就在那边,你往后再要去,直接找他就好。”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随军日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作者:大鹅踏雪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大鹅踏雪泥并收藏七十年代随军日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