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铺垫
    虽然贾母定下了一切从简的基调,却事与愿违。
    荣国府与张云逸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加上贾环的一番话,被登上了报纸,更将这层关系,摆上了台面。
    前来吊唁的络绎不绝,也冲淡了贾母本就不多的哀伤。
    自打离京赴任学政,贾政便远离荣国府,其后更是出了家,在荣国府里早已成了边缘人物。
    连贾母这个最该伤心的人,都对贾政的死反应不大,更遑论别人了。
    贾赦做为荣国府的当家人,春光满面,与一众来宾谈笑风生,大有丧事喜办的味道。
    而王夫人和赵姨娘,更是在夜深人静偷偷摸到灵堂,与张云逸鼓掌相庆。
    反倒是,贾宝玉和贾环两兄弟,愁容满面,一副死了老子的模样。
    ……二人确实是死了老子。
    只是,并非伤感贾政之死,而是因为三年孝期。
    贾宝玉一想到接下来的三年,不能听曲唱戏,纵情声色,不禁欲哭无泪。
    贾环有着名正言顺的理由,一看见前来吊唁的张云逸,便跪爬了过来:“干爹,儿子仙学里的几个项目,正在研发的紧要关口,儿子可不能在这个时候撂挑子……还请干爹夺情!”
    虽说仙学不是少了贾环就不能转,但张云逸也觉得没有必要凭白耽误贾环三年。
    当然,面子上还得过得去,于是点了点头道:“再等等,即便朝廷要夺情,也得等到土为安……”
    因为往来吊唁的人不少,张云逸也没有避着人。
    以至于,他前脚刚说等贾政入土为安,可贾政的头七还没过,贾环夺情的旨意,便已然送到了荣国府。
    倒是叫贾环兴奋的一蹦三尺高,也惹得贾宝玉艳羡不已。
    只是,贾环能够夺情,他却连夺情的借口都没有,也只能暗自神伤。
    ……
    不过,贾政的死,也就在京城掀起了些许波澜,对于整个大夏而言,却是死的悄无声息。
    近来百姓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近来报纸上刊登的,关于张云逸播种文明,以及两宫太后疑似有孕的话题。
    就连张云逸刻意安排,让金钗所做的那篇:摒弃固有思维,拥抱人民史观的社论,都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毕竟,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对于政策的好奇心,远不及对宫闱秘事上心。
    以往,茶余饭后能够谈论一下,本地的县太爷纳了第几房小妾,已然称得上不俗的谈资。
    别说是皇家的秘闻,就连京城里的官员、勋贵,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话题。
    对于皇家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皇帝拿金锄头种地的层次。
    以前,别说谈论皇家秘闻,就连皇帝的名字都需要避讳。
    如今,这种遥不可及的话题,不但有了获取的渠道,更能堂而皇之的登报讨论。
    让百姓们大受震撼的同时,也不免有了猎奇的心态。
    太后有孕在百姓们看来,与村里某个寡妇有孕,也没有多少差别。
    老百姓的价值观都是朴素的,谁做皇帝,谁给皇帝戴了绿帽子,与他们并无多大关系。
    但是,对于话题的开放度,以及世道的变化,却是有了切身的感受。
    试问,报纸连太后有孕这种话题都敢堂而皇之的议论,还有什么是不敢说的?更奇怪的是,朝廷对此非但不闻不问,甚至还有助长的苗头。
    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可……那也得先落了毛。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报纸上提及,魏王是唯一能够沟通仙民之人,与皇权天授何尝没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些聪明人,能够从报纸上的报道看出某些端倪,一时间,仙学也愈发盛行了起来。
    而这,也是张云逸弄出这么一篇报道,并将其登报的原因之一。
    不同于民间某些人的猜测,他虽然依靠仙学起家,却没想过,要效仿刘邦斩白蛇,给自己身上披上一层光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稳步推进,只要再过几年,天工院便可渗透到方方面面。
    到时候,不但军队离不开工业制造,就连农业的耕种、水利、灌溉,甚至,整个大夏朝的方方面面,也同样离不开工业体系。
    更遑论,还有军警宪特几个部门,以及跟随工商业发展而崛起的大批新贵,只要把这批人聚拢在身边。
    再过个一、二十年,等接受过仙学教育,以及适应了新式生产力的一批孩子长大。
    到时候,别说军队体系离不开天工院提供的武器弹药,就连普通的百姓,离开了天工院的工业品,只怕连普通的农活都会费劲。
    他的地位也只会更加稳固,即便不改朝换代,也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幕后掌控朝局。
    只是,他的想法虽好,可随着对外战争的展开和军队改革的推进,那些最初随他参与政变的将士们,也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另外,围绕在张云逸身边的利益集团,也日渐壮大。
    张云逸虽然有通盘的考虑,也并不担心会被秋后算账,可这些人却难免担心。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当初的政变,无疑是悬在这批人头上的一把刀。
    即便张云逸没有改朝换代的野心,也更愿意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可也不得不考虑下面人的想法。
    所以,将两宫太后有孕登报,既是他安抚这些下属,也算是他向这些下属纳上的一份投名状。
    毕竟,连两宫太后都霸占了,这天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还得重视。
    这也是张云逸利用报纸做喉舌,发动的一系列宣传攻势之一。
    而有了对两宫太后的报道,大夏报的权威性,也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以及教育改革,司法改革,等方方面面的相关议题,也随之一一报了出来。
    而随着这些报道在大夏报上刊登,以及各项政令的颁布。
    张云逸的声望,也与日俱增,天下不能少了魏王的想法,也逐渐的深入人心。
    ……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红楼大忽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抛开事实不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抛开事实不谈并收藏红楼大忽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