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 作者:月关
第269章 吞越计划
第269章 吞越计划
孙武长身而起,步向大殿中央,昂然而立,朗声道:“诸位大夫,孙武与范蠡、文种两位大夫曾与大王共议天下之事,我等以为,称霸天下非一朝一一夕之功,我吴国应远交盟友,近伐死敌,内修民政,外强军事,静观天下之变,敛翼匿形以待发力之机。
如今我吴国广招移民,开荒拓田,发展农桑,充实府库,抚民保教,提拔士子,选贤任能不拘一格,国力蒸蒸日上,短短时日,声威已隐隐在楚国之上,只须假以时日,南方第一大国非我吴国莫属。”
殿上响起一阵私语之声,众臣僚交头接耳,人人露出兴奋之色。吴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他们身为吴臣,自然更能感觉到它的巨大变化,谁也不怀疑,如果按照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吴国三年之后、十年之后,将会发展的多么壮大。
庆忌欣然看着殿上群臣,此刻能站在这朝堂上的,都是吴国中枢重臣,但是他们大多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三十二岁,个个充满旺盛的斗志和精力。
孙武清朗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可是限制我吴国发展的条件却也不少。我吴国偏居东南一隅,后有越国,左有楚国,右是大海……大鹏欲展其翅,而荆棘满途。要想称霸天下,我吴国必得除去腹心之患,必得开疆拓土,方能巩固基业,一展宏图。
楚国无论在疆域、人口、经济还是兵力方面目前都非我吴国所能及,而且楚国一旦倒下,我吴国便得独力承担来自北方齐晋的强大压力,不利于我吴国发展,因此当徐徐图之。
而越国位于我吴国腹心,允常父子更是野心勃勃,不甘寂寞,实是我吴国心腹大患。吴国欲图天下,必先定越国之乱,越国欲谋强大,也必得灭我吴国,方能自东南崛起,吴越不可并立。
是以,孙武与范、文两位大夫共议,依天下形势,向大王献策:先取东夷,扩张领土;再灭越国,稳定腹心;后谋楚国,蚕食潜、六等地,据大江之险,拥山川之固,进可图中原,退可据险而守,打造一个完整、险固的东南。如今……大王洪福,天假其便,东夷即将到手,而灭越吞楚,亦当其时了。”
群臣一听,顿时一片惊讶。诚然,如今吴国短短时日便已一片勃勃生机,可是很多政策还需至少一两年时间持续不断地实施才能奏效,吴国的国力也非短暂时间便能积蓄起来,以如今吴国的士气民心和实力,如果要打越国,还是可以办到的。如果要与楚国交战,恐怕庆忌登基以来的种种努力都要付诸流水,可能要拖上三年两年才能重新恢复元气。越国被吴国压制着难有发展,若要取越国,再等两年也没甚么关系,此时与楚越同时开战绝非明智之举。
少司马平布立即起身奏道:“大王,恕臣直言,吴国刚刚稳定,百姓甫见殷实,此时大举用兵,绝非明智之举。鸷鸟将击,必先敛羽,如果我吴国好生休养生息,只需三五年时间,情形便大大不同了。”
庆忌笑道:“少司马忠心可嘉。不过……孙相国还没有说完,少司马稍安勿躁,且听相国说完缘由再说不迟。”
“是!”平布无奈,只得拱手退下,回到案后坐下。
孙武微微一笑,继续说了起来。
原来,当日他们与庆忌一起议论吴国国策,拟定了抓住机会,先取东夷之地,然后韬光隐晦,休养生息,发展内政,壮大实力,进而再取越国的国策。送勾践回国前,对越国之策,君臣之间又进行了一次谋划。在这次事关吴国长远发展的谋划之中,君臣四人拟定了详细的灭越战略。范蠡和文种在这次御前会议上充分显示了他们善于合纵连横,善于利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计谋等种种手段的长处,为庆忌策划了一出吞越并楚的长远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第一步便是释放勾践回国,从道义上使吴国立于主动。同时利用越国承认是吴的属国的名份,尽可能的从越国敲打些好处回来,进而促其反叛,以便将来出兵伐越出师有名,减少来自其他诸侯国的政治和军事阻力。
计划的第二步,便是充分利用楚国目前的局势和吴国掌握的被掳的那些权贵要人,分化楚国,使楚国分裂成以王太后为首的保君派和费无忌为首的世卿派两大势力集团。进而与秦国联姻,间接与楚太后接上关系,扶持壮大楚太后的势力,加剧楚国内部矛盾。
第三步,便是在越国忍无可忍,意图再度兴兵的时候,主动挑起事端,制造与楚国费无忌之间的矛盾,让越国觉得有机可趁,进而促使他们同费无忌建立联盟对吴兴兵。
第四步,便是给他们创造个吴国国内空虚的机会,诱其出兵,歼其主力与吴国国内。而楚国方面,在费无忌挥军伐吴时,楚太后一派就会在庆忌支持下发动政变,宣布小楚王正式临朝听政,剪除费氏党羽,夺回军政实权,这一来费无忌军心自乱,再难对吴国产生威胁。
第五步,吴国以受攻击国的身份发动反击,挥正义之师,彻底消灭越国。至于介时把越国降为外交、军事全部从属于吴国的小伯国,还是按照庆忌一贯的扩张原则划县而治,还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形。
第六步,看当时天下局势,或放费无忌一马,使楚国长期陷于内战;或助楚太后消灭费无忌这支无根之军,做为出兵条件,楚国割让潜山以东领土给吴国。
众臣听了,大殿上顿时一阵嗡然。这项吞越计划时间跨度之长,诸侯涉及之多,内政外交、军事民事等诸因素的影响之多,实是令人叹为观止。在春秋之世,即便是一场迫在眼前的战争,也少有涉及如此多的因素、动用如此多方面的详细计划,何况是如此长远的计划,拟定的如此详细,又要随时根据国内国外各种条件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真亏了孙武、范蠡几人能想得出来。
当时制定这个计划时,修理内政,联络秦国、沟通楚太后的预计实施时间就长达三年之久,主要是考虑到吴国实力还嫌不足,需要休养生息、发展壮大;楚国方面,在与秦联姻,说服楚太后,扶植太后系力量,强大到足以同费无忌抗衡之前,不具备同费无忌开战的资本;再就是担心吴国的崛起,会引起中原诸国有识之士的忌惮,在伐越时对吴国进行干预,或者对越国给予援助。因此要在几年时间内卑弱以示人,尽可能的交好其他国家。通盘计划的实施前后跨度八年以上。
现在计划有变,是因为同秦国联姻的事已经顺利完成,楚太后通过郁平然,已向庆忌表达了愿意提受帮助,并割让潜山以东领土的要求。楚王如今大权旁落,随着他年岁渐长,亲政之期日近,如果费无忌不愿放权,他很可能还有性命之忧,在楚太后方面来说,多等一天便多一分危险,她已不得不冒险了。
潜山以东是楚国领土不假,但是那里却不是楚国的直辖领土,而是大大小小几个伯国,楚国地域太过广阔,对那里的控制力原本有限。如果割让这些小伯国及其领土给吴国,换来小楚王和自己的安全,并且重树君权,中兴楚国,在楚太后看来是十分值得的。
这个贯彻计划的先决条件发生作用,还不是促使庆忌提前发动的最主要原因。他决定将计划提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遥远的西北,那场即将发生的,似乎和偏居东南沿海的吴国毫无关系的晋国之乱。
在他们的原定计划中,是准备前几个条件发生作用时,想办法说服鲁国,与鲁国合兵讨伐齐国,进而引诱越国和费无忌侵吴。然后由鲁国和东夷军队暂且拖住齐国,吴军赶回,关门打狗。
到时楚太后在郢都同时发动政变,切断费无忌退路,楚军得悉国内变化,必然军心涣散不堪一击,费无忌则无心于吴国争战,必然急于回国稳定政局,这样一来吴国国内便只剩下越国军队,越军偷袭尚可一战,正面作战又岂是吴军敌手?只要消灭了越军主力,再取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的越国便易如反掌了。
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说服鲁国出兵,陪他们做这场戏。还要看今后几年的外交干得怎么样,能否消弥来自其他各国的压力。现在随着即将发生的晋国的一场大动荡,这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由于晋国之乱宋国参予其中,辗转找到吴国,请其游说秦国出兵,使宋吴两国达成了一种秘密合作关系。这样一来,那个吴国准备佯攻的假想敌目标就可以由齐国变成宋国了。如果两国配合来演这场戏,那么吴国就不需要费尽心机劝说鲁国一同出兵,也不必考虑伐齐之后的烂摊子,更可以随时想战就战,想退就退,保持军队更大的机动性。
同时,在晋国大乱的时候吴国发动灭越之战,来自中原各国的政治或军事阻力将最小,甚至完全不需要任何顾虑。晋国占据着中原最庞大也最肥沃的领土,这个庞然大物一旦解体,各种势力马上就会按照各自的利益重新进行组合,越国和晋国比起来,无论是地理位置、领域大小,还是对中原各国的影响,完全无法相比。因此如果庆忌在晋国解体的时候吞并越国,天下诸侯谁还有闲功夫去理会东海海滨百越人的那个小小越国呢?
当然,这其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不过以孙武、范蠡、文种这样的鬼才,随时可以因势因形而调整补允,像晋国分裂这样几百年也遇不到一次的好机会却是稍纵即逝的,又岂能轻易放过。
此时在殿上的都是庆忌的心腹重臣,要执行这一系列计划,需要这些各负所司的重臣同心协力,因此孙武毫不隐瞒,将事情一一道来,众大夫听了他合盘推出的全部计划和分析,这才恍然大悟,像平布那样出言反对的声音也消失了。
庆忌道:“今日召集诸位爱卿议事,一是将这个计划告诉你们,让大家心里有数,以便通力配合,建此不世之功。这第二么,便是寡人决定现在执行吞越计划的第三步:主动挑起事端,制造与楚国费无忌之间的矛盾,让越国趁虚而入,与费无忌缔结联盟。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可以不引人生疑地挑起与楚国费无忌的争端?”
庆忌一言既出,群臣纷纷凝神思索起来。
半晌,蔡义踌躇道:“大王,我们何不效仿争桑旧事,使一村姑与楚人争执,进而挑起战事?”
前两年吴楚两国两个村姑争夺一棵桑树,互相口角一番,即而两家人大打出手,紧接着街坊邻居全体出动,然后两国属地牧守官员率兵赶来撑腰,最后发展成一场绵延数年的国家战争,公子光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巧用调虎离山计,把掩余、烛庸、庆忌调开,刺杀王僚登上君位的。
孙武摇头道:“费无忌只顾自己秉权持政,哪会在乎民生国计?漫说夺一棵桑树,便是夺了一片桑林,费无忌也是无动于衷,根本不屑理会那些小民死活。”
平布一拍大腿道:“那就干大一点,直接发兵伐楚,迫他用兵。”
四下文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平布不由老脸一红,讪讪地道:“这个……有甚么不对?”
他是少司马,英淘的直属下官,英淘可不想自己手下大将出丑,忙解释道:“平将军,此计不妥。那一来,就是我们攻楚,而不是引楚军攻吴,楚军仍在其国内,不能调虎离山,楚太后势力单薄,如果策动政变?再者,那时越国也无从与楚国联盟,被我引入口袋,聚而歼之了。”
“啊!”平布一拍脑门,嘟囔道:“原来还有这些说道,真是麻烦。还是你们想计,末将只管去打便是了。”
四下传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大夫田其英琢磨半晌,开口说道:“大王,依臣之见,欲与费无忌结怨,不必一味考虑怎样与楚生事,我们不如去伐陈国。”
庆忌一愣,愕然道:“伐陈?”
“不错!”田其奇鼓起勇气道:“微臣以为,陈国乃楚国附庸,楚国负有保卫陈国的责任。如果我吴国伐陈,而费无忌坐视不理,楚国控制的大大小小的附庸国都要生了异心,是以费无忌不得不予干涉。再者,陈国太宰乃费无忌胞弟,便是看在胞弟份上,楚国也不能不予干涉。只要同陈国打上几仗,费无忌一旦出兵干涉,再让他吃点小亏,哪怕他不因怨生恨,与越国一拍即和,图谋我吴国?”
孙武目光一亮,赞道:“田大夫所言有理,打陈国还有一个好处,我吴国北进中原,总不能完全寄望于向宋卫和鲁等盟国借道,将来一旦力量强大,必须要有自己北进中原的途径,而陈国就是我吴国向西北进入中原势力范围的必经之路,如果占他几座城池,或者干脆把它拿下来,对我吴国大大有益。小小陈国存亡,除了楚国,又有哪个诸侯在乎呢?”
庆忌思索片刻,摊开双手道:“可是……理由呢?寡人总不能无端以大欺小,强取陈国吧?那样……未免出师无名。”
“这个……”群臣又是一番交头结耳。
“大王!”蔡义迟疑道:“臣……有一个伐陈的理由。”
“讲。”
“理由便是不敬上国,心存渺视。”
“何出此言?”
“大王纳妃,陈国不曾进贡朝礼,此番纳后,陈国使者依然不见来贺,此乃对我吴国、秦国、鲁国心存渺视,无视诸上国权威,吴若伐陈,还能得到秦鲁国人之赞。”
庆忌直着眼睛看他半晌,叹气道:“寡人纳妃,陈国确实不曾朝礼,不过耳目司已传回消息,寡人此番与秦联姻,纳秦女为后,陈国已派出使节了,如今正在路上。”
“咳!”孙武摸着鼻子重重咳嗽一声,向英淘挤了挤眼睛。
英淘会意,也咳嗽一声,扭头向平布使个眼色。平布面露为难之色,扭头去找他的下官,却发现品秩比他低的官员并没有入殿议政的,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保证道:“咳……,只怕大王的耳目司,消息也有不准的时候。依臣之见,大王纳后之日……陈国使节……是一定不会出现的。”
孙武“啪”地一拍手掌,赞道:“既如此,大王,我们便伐陈国好了!”
第269章 吞越计划在线阅读
第269章 吞越计划
- 肉肉屋
第269章 吞越计划
第269章 吞越计划
孙武长身而起,步向大殿中央,昂然而立,朗声道:“诸位大夫,孙武与范蠡、文种两位大夫曾与大王共议天下之事,我等以为,称霸天下非一朝一一夕之功,我吴国应远交盟友,近伐死敌,内修民政,外强军事,静观天下之变,敛翼匿形以待发力之机。
如今我吴国广招移民,开荒拓田,发展农桑,充实府库,抚民保教,提拔士子,选贤任能不拘一格,国力蒸蒸日上,短短时日,声威已隐隐在楚国之上,只须假以时日,南方第一大国非我吴国莫属。”
殿上响起一阵私语之声,众臣僚交头接耳,人人露出兴奋之色。吴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他们身为吴臣,自然更能感觉到它的巨大变化,谁也不怀疑,如果按照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吴国三年之后、十年之后,将会发展的多么壮大。
庆忌欣然看着殿上群臣,此刻能站在这朝堂上的,都是吴国中枢重臣,但是他们大多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三十二岁,个个充满旺盛的斗志和精力。
孙武清朗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可是限制我吴国发展的条件却也不少。我吴国偏居东南一隅,后有越国,左有楚国,右是大海……大鹏欲展其翅,而荆棘满途。要想称霸天下,我吴国必得除去腹心之患,必得开疆拓土,方能巩固基业,一展宏图。
楚国无论在疆域、人口、经济还是兵力方面目前都非我吴国所能及,而且楚国一旦倒下,我吴国便得独力承担来自北方齐晋的强大压力,不利于我吴国发展,因此当徐徐图之。
而越国位于我吴国腹心,允常父子更是野心勃勃,不甘寂寞,实是我吴国心腹大患。吴国欲图天下,必先定越国之乱,越国欲谋强大,也必得灭我吴国,方能自东南崛起,吴越不可并立。
是以,孙武与范、文两位大夫共议,依天下形势,向大王献策:先取东夷,扩张领土;再灭越国,稳定腹心;后谋楚国,蚕食潜、六等地,据大江之险,拥山川之固,进可图中原,退可据险而守,打造一个完整、险固的东南。如今……大王洪福,天假其便,东夷即将到手,而灭越吞楚,亦当其时了。”
群臣一听,顿时一片惊讶。诚然,如今吴国短短时日便已一片勃勃生机,可是很多政策还需至少一两年时间持续不断地实施才能奏效,吴国的国力也非短暂时间便能积蓄起来,以如今吴国的士气民心和实力,如果要打越国,还是可以办到的。如果要与楚国交战,恐怕庆忌登基以来的种种努力都要付诸流水,可能要拖上三年两年才能重新恢复元气。越国被吴国压制着难有发展,若要取越国,再等两年也没甚么关系,此时与楚越同时开战绝非明智之举。
少司马平布立即起身奏道:“大王,恕臣直言,吴国刚刚稳定,百姓甫见殷实,此时大举用兵,绝非明智之举。鸷鸟将击,必先敛羽,如果我吴国好生休养生息,只需三五年时间,情形便大大不同了。”
庆忌笑道:“少司马忠心可嘉。不过……孙相国还没有说完,少司马稍安勿躁,且听相国说完缘由再说不迟。”
“是!”平布无奈,只得拱手退下,回到案后坐下。
孙武微微一笑,继续说了起来。
原来,当日他们与庆忌一起议论吴国国策,拟定了抓住机会,先取东夷之地,然后韬光隐晦,休养生息,发展内政,壮大实力,进而再取越国的国策。送勾践回国前,对越国之策,君臣之间又进行了一次谋划。在这次事关吴国长远发展的谋划之中,君臣四人拟定了详细的灭越战略。范蠡和文种在这次御前会议上充分显示了他们善于合纵连横,善于利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计谋等种种手段的长处,为庆忌策划了一出吞越并楚的长远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第一步便是释放勾践回国,从道义上使吴国立于主动。同时利用越国承认是吴的属国的名份,尽可能的从越国敲打些好处回来,进而促其反叛,以便将来出兵伐越出师有名,减少来自其他诸侯国的政治和军事阻力。
计划的第二步,便是充分利用楚国目前的局势和吴国掌握的被掳的那些权贵要人,分化楚国,使楚国分裂成以王太后为首的保君派和费无忌为首的世卿派两大势力集团。进而与秦国联姻,间接与楚太后接上关系,扶持壮大楚太后的势力,加剧楚国内部矛盾。
第三步,便是在越国忍无可忍,意图再度兴兵的时候,主动挑起事端,制造与楚国费无忌之间的矛盾,让越国觉得有机可趁,进而促使他们同费无忌建立联盟对吴兴兵。
第四步,便是给他们创造个吴国国内空虚的机会,诱其出兵,歼其主力与吴国国内。而楚国方面,在费无忌挥军伐吴时,楚太后一派就会在庆忌支持下发动政变,宣布小楚王正式临朝听政,剪除费氏党羽,夺回军政实权,这一来费无忌军心自乱,再难对吴国产生威胁。
第五步,吴国以受攻击国的身份发动反击,挥正义之师,彻底消灭越国。至于介时把越国降为外交、军事全部从属于吴国的小伯国,还是按照庆忌一贯的扩张原则划县而治,还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形。
第六步,看当时天下局势,或放费无忌一马,使楚国长期陷于内战;或助楚太后消灭费无忌这支无根之军,做为出兵条件,楚国割让潜山以东领土给吴国。
众臣听了,大殿上顿时一阵嗡然。这项吞越计划时间跨度之长,诸侯涉及之多,内政外交、军事民事等诸因素的影响之多,实是令人叹为观止。在春秋之世,即便是一场迫在眼前的战争,也少有涉及如此多的因素、动用如此多方面的详细计划,何况是如此长远的计划,拟定的如此详细,又要随时根据国内国外各种条件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真亏了孙武、范蠡几人能想得出来。
当时制定这个计划时,修理内政,联络秦国、沟通楚太后的预计实施时间就长达三年之久,主要是考虑到吴国实力还嫌不足,需要休养生息、发展壮大;楚国方面,在与秦联姻,说服楚太后,扶植太后系力量,强大到足以同费无忌抗衡之前,不具备同费无忌开战的资本;再就是担心吴国的崛起,会引起中原诸国有识之士的忌惮,在伐越时对吴国进行干预,或者对越国给予援助。因此要在几年时间内卑弱以示人,尽可能的交好其他国家。通盘计划的实施前后跨度八年以上。
现在计划有变,是因为同秦国联姻的事已经顺利完成,楚太后通过郁平然,已向庆忌表达了愿意提受帮助,并割让潜山以东领土的要求。楚王如今大权旁落,随着他年岁渐长,亲政之期日近,如果费无忌不愿放权,他很可能还有性命之忧,在楚太后方面来说,多等一天便多一分危险,她已不得不冒险了。
潜山以东是楚国领土不假,但是那里却不是楚国的直辖领土,而是大大小小几个伯国,楚国地域太过广阔,对那里的控制力原本有限。如果割让这些小伯国及其领土给吴国,换来小楚王和自己的安全,并且重树君权,中兴楚国,在楚太后看来是十分值得的。
这个贯彻计划的先决条件发生作用,还不是促使庆忌提前发动的最主要原因。他决定将计划提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遥远的西北,那场即将发生的,似乎和偏居东南沿海的吴国毫无关系的晋国之乱。
在他们的原定计划中,是准备前几个条件发生作用时,想办法说服鲁国,与鲁国合兵讨伐齐国,进而引诱越国和费无忌侵吴。然后由鲁国和东夷军队暂且拖住齐国,吴军赶回,关门打狗。
到时楚太后在郢都同时发动政变,切断费无忌退路,楚军得悉国内变化,必然军心涣散不堪一击,费无忌则无心于吴国争战,必然急于回国稳定政局,这样一来吴国国内便只剩下越国军队,越军偷袭尚可一战,正面作战又岂是吴军敌手?只要消灭了越军主力,再取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的越国便易如反掌了。
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说服鲁国出兵,陪他们做这场戏。还要看今后几年的外交干得怎么样,能否消弥来自其他各国的压力。现在随着即将发生的晋国的一场大动荡,这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由于晋国之乱宋国参予其中,辗转找到吴国,请其游说秦国出兵,使宋吴两国达成了一种秘密合作关系。这样一来,那个吴国准备佯攻的假想敌目标就可以由齐国变成宋国了。如果两国配合来演这场戏,那么吴国就不需要费尽心机劝说鲁国一同出兵,也不必考虑伐齐之后的烂摊子,更可以随时想战就战,想退就退,保持军队更大的机动性。
同时,在晋国大乱的时候吴国发动灭越之战,来自中原各国的政治或军事阻力将最小,甚至完全不需要任何顾虑。晋国占据着中原最庞大也最肥沃的领土,这个庞然大物一旦解体,各种势力马上就会按照各自的利益重新进行组合,越国和晋国比起来,无论是地理位置、领域大小,还是对中原各国的影响,完全无法相比。因此如果庆忌在晋国解体的时候吞并越国,天下诸侯谁还有闲功夫去理会东海海滨百越人的那个小小越国呢?
当然,这其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不过以孙武、范蠡、文种这样的鬼才,随时可以因势因形而调整补允,像晋国分裂这样几百年也遇不到一次的好机会却是稍纵即逝的,又岂能轻易放过。
此时在殿上的都是庆忌的心腹重臣,要执行这一系列计划,需要这些各负所司的重臣同心协力,因此孙武毫不隐瞒,将事情一一道来,众大夫听了他合盘推出的全部计划和分析,这才恍然大悟,像平布那样出言反对的声音也消失了。
庆忌道:“今日召集诸位爱卿议事,一是将这个计划告诉你们,让大家心里有数,以便通力配合,建此不世之功。这第二么,便是寡人决定现在执行吞越计划的第三步:主动挑起事端,制造与楚国费无忌之间的矛盾,让越国趁虚而入,与费无忌缔结联盟。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可以不引人生疑地挑起与楚国费无忌的争端?”
庆忌一言既出,群臣纷纷凝神思索起来。
半晌,蔡义踌躇道:“大王,我们何不效仿争桑旧事,使一村姑与楚人争执,进而挑起战事?”
前两年吴楚两国两个村姑争夺一棵桑树,互相口角一番,即而两家人大打出手,紧接着街坊邻居全体出动,然后两国属地牧守官员率兵赶来撑腰,最后发展成一场绵延数年的国家战争,公子光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巧用调虎离山计,把掩余、烛庸、庆忌调开,刺杀王僚登上君位的。
孙武摇头道:“费无忌只顾自己秉权持政,哪会在乎民生国计?漫说夺一棵桑树,便是夺了一片桑林,费无忌也是无动于衷,根本不屑理会那些小民死活。”
平布一拍大腿道:“那就干大一点,直接发兵伐楚,迫他用兵。”
四下文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平布不由老脸一红,讪讪地道:“这个……有甚么不对?”
他是少司马,英淘的直属下官,英淘可不想自己手下大将出丑,忙解释道:“平将军,此计不妥。那一来,就是我们攻楚,而不是引楚军攻吴,楚军仍在其国内,不能调虎离山,楚太后势力单薄,如果策动政变?再者,那时越国也无从与楚国联盟,被我引入口袋,聚而歼之了。”
“啊!”平布一拍脑门,嘟囔道:“原来还有这些说道,真是麻烦。还是你们想计,末将只管去打便是了。”
四下传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大夫田其英琢磨半晌,开口说道:“大王,依臣之见,欲与费无忌结怨,不必一味考虑怎样与楚生事,我们不如去伐陈国。”
庆忌一愣,愕然道:“伐陈?”
“不错!”田其奇鼓起勇气道:“微臣以为,陈国乃楚国附庸,楚国负有保卫陈国的责任。如果我吴国伐陈,而费无忌坐视不理,楚国控制的大大小小的附庸国都要生了异心,是以费无忌不得不予干涉。再者,陈国太宰乃费无忌胞弟,便是看在胞弟份上,楚国也不能不予干涉。只要同陈国打上几仗,费无忌一旦出兵干涉,再让他吃点小亏,哪怕他不因怨生恨,与越国一拍即和,图谋我吴国?”
孙武目光一亮,赞道:“田大夫所言有理,打陈国还有一个好处,我吴国北进中原,总不能完全寄望于向宋卫和鲁等盟国借道,将来一旦力量强大,必须要有自己北进中原的途径,而陈国就是我吴国向西北进入中原势力范围的必经之路,如果占他几座城池,或者干脆把它拿下来,对我吴国大大有益。小小陈国存亡,除了楚国,又有哪个诸侯在乎呢?”
庆忌思索片刻,摊开双手道:“可是……理由呢?寡人总不能无端以大欺小,强取陈国吧?那样……未免出师无名。”
“这个……”群臣又是一番交头结耳。
“大王!”蔡义迟疑道:“臣……有一个伐陈的理由。”
“讲。”
“理由便是不敬上国,心存渺视。”
“何出此言?”
“大王纳妃,陈国不曾进贡朝礼,此番纳后,陈国使者依然不见来贺,此乃对我吴国、秦国、鲁国心存渺视,无视诸上国权威,吴若伐陈,还能得到秦鲁国人之赞。”
庆忌直着眼睛看他半晌,叹气道:“寡人纳妃,陈国确实不曾朝礼,不过耳目司已传回消息,寡人此番与秦联姻,纳秦女为后,陈国已派出使节了,如今正在路上。”
“咳!”孙武摸着鼻子重重咳嗽一声,向英淘挤了挤眼睛。
英淘会意,也咳嗽一声,扭头向平布使个眼色。平布面露为难之色,扭头去找他的下官,却发现品秩比他低的官员并没有入殿议政的,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保证道:“咳……,只怕大王的耳目司,消息也有不准的时候。依臣之见,大王纳后之日……陈国使节……是一定不会出现的。”
孙武“啪”地一拍手掌,赞道:“既如此,大王,我们便伐陈国好了!”
第269章 吞越计划在线阅读
第269章 吞越计划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