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周总理归纳的那四句话:“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学习雷锋如果离开这四句话,如果离开了雷锋精神的实质,那只能是轰轰烈烈走形式,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先看“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私有经济、外资经济一统天下的今天,中国明明出现了阶级和压迫,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严重对立,可我们却象鸵鸟一样,将头深深地埋进沙子里,装作看不见,哪里还敢提“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雷锋这个生在旧社会,长地红旗下的战士之所以对党、对社会主义无限的热爱,那是因为他对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旧社会,对阶级敌人的无比的愤恨。“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亲不亲,阶级分。没有了阶级立场,没有了对敌人的恨,哪来的对人民的爱?
    再看“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现在不提“革命”了,只叫“改革”虽然有人杀气腾腾地喊出了“改革要杀出一条血路”(不知道这条血路上流的是哪个阶级的血?)“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等。但是谁也没有喊“革命”啊?革谁的命?是无产阶级革资产阶级的命?还是资产阶级革无产阶级的命?国家政权是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里?现在连这个基本的问题都没有弄清楚,谁还能说“革命”?革命这个词早就被丢了。现在是和谐社会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已经和谐了。“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也就不合时宜了。
    再看“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私有化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人人都为了自已的利益。一事当前,人们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对自己有利?为了自己出名、为了自己升官,为了自己赚钱,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可以不顾廉耻、不顾道德、不顾法律。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谁还提“公而忘私”?哪里还有“共产主义风格?”前不久,世行行长佐立克不是以“教师爷”的口气在指点中国将仅剩下的一百多家国有企业还要进行私有化改革吗?佐立克决不是来中国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而是为忽悠中国人的。这国企都要私有化了,哪还有公有制?没有了公有制,哪来的共产主义?在市场经济万岁的时代背景下,再高喊发扬雷锋的“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不是很可笑吗?
    最后,社会和谐了,阶级斗争不存在了,还学习雷锋“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干什么?为了维稳人民的警察不允许工人罢工,不允许工人上街游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让学习“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呢?
    综上,在雷锋精神实质的四点内容都不能学、不适宜学的情况下,学雷锋还能学习什么?那也只能与时俱进,将学雷锋赋予新的内容了,于是这才有了“学习雷锋做志愿者”“学习雷锋做大善人”“学习雷锋做慈善家”等等。其实这时候的“雷锋”就成了一顶帽子了,谁都可以拿来戴,一个普通人去献一次血,可以宣扬成“学雷锋义务献血”一个私营老板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一次钱,也可以宣传为“学雷锋做慈善家”总之,凡是人们做点好事都可以戴上“雷锋”的帽子。
    如果仅仅将“学雷锋”就当成是“做好事”有的时候在现今的中国还行不通。据媒体报道,曾有一家某出租汽车公司的“文明标兵”司机,为回报社会,开着红色富康车,在城区道路上免费送乘客,然而,乘客宁愿等车,谁也不上“免费出租车”一位女士看了看出租车上的“免费”字样,半信半疑地说:“出租车,免费?”司机师傅忙告诉她确实免费,这位女士却怎么也不肯相信。等了五分钟,候车的乘客仍然狐疑地看着“免费出租车”司机们无奈在从驾驶室里出来,试着向街边要打的的人吆喝:“坐车吗?免费的。”不料好几拨人听到后立即躲开,上了旁边的出租车。
    出租汽车公司的几位“文明标兵”本来是为了回报社会,做好事,却没有人领情。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谁还敢相信谁啊?人们相信的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免费坐出租车,哪会有这等好事?是陷井吧!”不信你到火车站、汽车站试试,过去“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到火车站,雷锋就忙着帮助老人、妇女提东西,抱孩子。现在还行吗?如果你学雷锋去火车站帮人提东西、抱孩子,一准会被人拒绝。谁敢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啊,一眼看不到你跑了,找谁去?
    市场经济的今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无不参杂着金钱和利益的关系。你想做好事,讲奉献,还有可能会侵占了别人的利益。曾在媒体上看到,某部队组织团员青年上街“学雷锋,做好事”免费为群众修自行车、家用电器、磨剪子、磨菜刀、补鞋等。这一活动却引起了一些个体户的抗议,说是抢了他们的生意。细想一想,人家反对的也有道理,这些个体户是每月向国家交税的合法经营者,你们上街免费服务,顾客都跑到你们那里享受免费去了,个休户们还要交费纳税,不是赔钱了吗,可不就是抢了人家的生意!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再提学雷锋确实有些尴尬。雷锋同志如果能活到今天不知作何感想?

章节目录

晨风细雨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晨风细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晨风细雨并收藏晨风细雨文集最新章节